一个像集装箱一样的巨型箱子里面配备有CT扫描仪、隔离操作间自带强大消毒功能……这,就是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引进的“抗疫利器”——方舱CT(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是泸州首家引进方舱CT的医院),分别安装在忠山院区和康健中心院区发热门诊旁,专门用于发热、疑似新冠患者的肺部CT筛查,发热患者可就近接受肺部扫描,更加方便快捷。
“按照发热门诊的设置要求,发热病人的体温检查、核酸检测、影像检查等各项检查均要在相对独立的区域内完成。但常规情况下,医院CT机房大多固定在医院的某个病区内,发热病人若要进行肺部CT检查,便不可避免会进入该病区,存在一定的交叉感染风险。”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医学装备部副部长李丹介绍。
根据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发布的《关于推广上海市发热门诊建设管理工作经验的通知》,按上级部门部署,严格执行疫情常态化防控要求,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于2021年底开始着手设置发热门诊方舱CT。在医学装备部、门诊办公室、基建部等相关部门的通力配合下,25天的时间内完成了设备的选址、安装、调试以及操作人员培训工作,并于近期在两院区投入使用。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引进的两台方舱CT均为国产。它们除了具备常规的CT检查功能,还拥有强大的防疫特性,比如:
扫描间与操作间之间配备医患隔离门、独立空调,各自具备独立出入口,确保医患间有效隔离。
设备配有智能摄像系统,检验技师可在操作间通过远程操作,精准完成患者的智能定位、摆位及扫描,最大限度的减少医技人员与发热、疑似新冠患者的直接接触。
设备还配有紫外线自动消毒装置,可在无人时对扫描间进行自动消毒,净化空气,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现在,发热门诊病人进行肺部CT筛查,只需要——
1.从发热门诊专用通道步入方舱CT,不到1分钟;
2.躺上检查床,按照指令摆正体位,平躺几分钟后,检查完毕;
3.30分钟左右,医生出具检查报告。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方舱CT投入使用后,保证了发热病人的全部检查,如:核酸检测、CT检查等,均在发热门诊区域内完成。进一步优化了发热病人的就医路径,有效避免了与普通就医患者的交叉感染,缓解了改造前发热门诊患者多区域检查、留观的奔波,实现了一体化全方位服务。
“影像学检查在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发热门诊病人中有发热、咳嗽、流涕、乏力等相应症状人员,我们通过方舱CT对其进行肺部CT筛查,可判断其肺部是否有炎症感染,为医生的甄别诊断提供依据。”据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放射科检验技师漆万银介绍。
“该设备单台日均检查量可达80—100人次,从设备投入运营至今,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忠山院区和康健中心院区两院区方舱CT累计完成检查约50人次。同时,相对于固定CT来说,方舱CT的选址应用更灵活,具备更优的机动性能。”李丹表示。
作为区域医疗中心,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一直高度重视并严格执行落实疫情防控的工作,两台方舱CT的投入使用,为区域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硬件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