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08:00,四川(川南)紧急医学救援队由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应急扶贫办主任尹崇光带队,急诊医学部胡迎春、周凯、赵平,脊柱外科李广州,神经外科邓华江,骨与关节外科王治,心身医学科戴丽,儿童重症医学科袁霞,心脏大血管外科刘晶,整形烧伤外科祝罗根、周微微,重症医学科熊宣,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邢婷,手术室赵加全,队员贾云鹏、王茂杨,救护车驾驶员申乔木、李俊一行共有19名队员赶往泸县,继续开展灾区巡回医疗。其中医疗专家5名,护理专家10名,护理专家们分成5个小组,分散在泸县县城的各个救治点,5位医疗专家前往泸县人民医院。
“好可爱的小朋友,跟奶奶一起散步呀。”在泸县二中安置点,队员们正在逐个帐篷巡视,查看居民是否有身体不舒服、感冒发烧等症状,恰好碰到一位七个月大的小朋友被奶奶抱出来玩,小孩子白白胖胖的脸颊就像一道阳光,配上笑容,瞬间驱散了灾情带来的紧张。
“小朋友要注意保暖,这两天天气凉,衣服要多穿点,不要感冒了。”队员们帮小朋友穿好小衣服,对孩子奶奶嘱咐到。
灾情发生后,除了身体上的伤痛,心理上的创伤更难以愈合。在经过一个帐篷时,队员们发现一位老婆婆正独自伤心,队员们立即对婆婆进行了心理干预。
“婆婆你怎么啦?吃早饭了没有?家里其他人呢?”队员搀扶住婆婆,细细询问,经过队员们的安慰,婆婆情绪稳定下来,道出实情:原来是婆婆年纪大了,刚出去领早餐时回来找不到自家的帐篷,又想到暂时不能回家,婆婆心里就有些难过,队员们将帐篷编号记下来,反复教给婆婆念熟,又拉过不远处的志愿者,请他们多关照婆婆一些,婆婆一直握着队员们的手,不停说着谢谢。
据了解,在四川(川南)紧急医学救援队里,配备了专业的心理干预专家,他们会对受灾居民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对他们进行心理干预,最大程度缓解地震给他们带来的心理阴影,让他们从身体和心理上都“康复”。
在泸县人民医院,查房、复查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今天感觉怎么样,好些没有?”病房里,医疗专家正逐个查看地震伤员们的情况,由于救治及时,大部分伤员的情况都在逐步好转,已经有部分伤员出院。
据了解,昨天(17日),邓华江、骨与关节外科葛建华、脊柱外科雷飞三位专家已经再次前往泸县人民医院开展医疗援助,其中雷飞在当地医护人员的协助下,开展了一台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腰2椎体),这也是应急救援队伍在当地医院开展的第一台手术。
在城东小学安置点,几位年纪较大的老人在咱们临时医疗点面前排队,他们有的是做过青光眼和白内障手术,眼睛不舒服,有的是因为上火导致眼睛干涩,眼部分泌物比较多,队员们小心地帮他们冲洗眼睛。
“来婆婆,眼睛睁开,放松哈,不要紧张,我会慢慢滴水,帮您冲洗一下眼睛哈。”
队员们为有需要的居民发放了缓解症状的眼药水,同时将这边的情况上报,为安置点内的居民申请了对症的眼药水。“这个安置点的老年人比较多,他们有一些有眼部疾病,我们了解到这个情况以后,已经帮他们做了初步处理,缓解了眼部不适,不过后续还是要请他们前往医院接受治疗。”应急救援队队长尹崇光说到。
“伤口不要沾水,这给您上了药,很快就好了哈。”应急队员为前来就诊的居民说到。
“腿怎么了,有点疼是吗,是这里吗?还是这里?我按的地方痛不痛?”队员蹲下身体,帮腿不舒服的婆婆做检查。
在龙脑桥中心小学安置点,队员们正在为前来就诊的居民分发药品,突然有一位志愿者说需要带一位老爷爷回家里拿东西,队员立即赶到老人的帐篷,经过检查,队员发现老爷爷已经70多岁了,同时患有糖尿病、肾功能衰竭和心脏病,但老人和家人一起赶到安置点时没有把药带齐,现在必须要回家去取。由于身体原因,老爷爷无法自己回家取药,他的孙女又刚上小学六年级,也不认识爷爷的药,这才向应急队员们求助。队员们了解了情况后,决定一位队员继续为老人检查身体,另一位队员跟随老人的孙女回家取药。
“爷爷,你一定要按时吃药,定时去医院检查哈,有任何不舒服的,要赶紧来我们医疗点喊人。”把药拿来后,队员仔细嘱咐老人,同时又跟老人的孙女交代:“爷爷不舒服要马上来找我们。”
灾情就是命令,面对艰险,西南医大附院人从不怕挑战,距离地震发生时间已经过去了50多个小时,在大家的努力下,泸县当地已经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应急救援工作体系,居民生活也在逐步恢复正常,相信灾情很快就会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