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更新:

首页 > 医疗服务 > 正文

112岁“高山婆”在西南医大附院成功手术
作者:   2018-05-16 16:38:02   来源:附属医院     点击:

5月11日,112岁高龄的周正芬躺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病床上,笑咪咪地和来看望她的人打招呼,精神非常不错。而就在一天前,她才接受了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的右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过两天就可以出院了,她现在已经可以下地走路。”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关节外科卓乃强教授说。

周正芬是宜宾市共乐镇鹤盘沙村的孤寡老人,因为112岁的高龄在当地很有“名气”。“周老太在我们当地是名人,我们都叫她“高山婆”,前几天出门散步的时候摔倒,送到医院检查是骨折了。岁数太大,没有医院敢接收她做手术。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专家得知了消息,就让我们把老太太送过来。”村主任石明芳对周老太的事情特别尽心。

 “老太太是村里‘人瑞’,全村人都关照她。到现在,她也只是耳朵不好,身体各方面都不错。每天要外出散步,早饭能吃四五个汤圆,每顿饭要吃肉。这次摔倒了,我们还担心她经不起‘折腾’,现在看来她恢复到以前的状态完全没问题。”石明芳说。

 

微创手术助老人病痛立消

5月8日下午,“高山婆”周正芬在石明芳等人的护送下从宜宾来到泸州,住进了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与关节外科。在科主任鲁晓波教授的安排下,老年创伤组卓乃强教授团队(包括张喜海副教授、王冠博士等)以及护士长贺葵等,迅速展开了救治工作。“我们对病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检查,患者虽然年龄较大,但身体各器官功能与正常人无异,无‘三高’。”卓乃强介绍,经过充分评估,为了提高患者生存率,减轻痛苦,决定手术治疗。

5月10日上午,卓乃强教授联合麻醉科张滢滢等医生为老人进行了手术。“手术采用神经阻滞麻醉,手术过程中,老人完全清醒,呼吸、身体循环等未受影响。”卓乃强教授说,“我们在老人身上打开直径2厘米左右的3个小孔,将20厘米的‘髓内钉’打入骨折部位,将其复位固定。手术在30分钟内快速完成。手术后老人可以坐起来,一天后可以下地走路。”

卓乃强教授还说:“老年人发生股骨粗隆间骨折,通常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特别是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如果发生这种骨折,保守治疗死亡率高达30%以上,手术治疗可将死亡率降低一半以下。所以一般情况下,我们建议发生股骨粗隆骨折的老人,只要能耐受麻醉,应及时手术,提高其生存率。”

卓乃强教授创伤团队在老年髋部骨折微创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精湛的技术水平,对“高山婆”的成功手术治疗,开创了西南地区年龄最大的髋部骨折微创治疗的先河,并为此类手术积累了宝贵的临床科研经验。

 

情暖病房助老人早日康复

不仅仅在技术上做到精益求精,卓乃强教授团队更是在“高山婆”住院期间给予了特殊的关爱。在“高山婆“来到科室后,卓乃强教授团队成员都非常重视,为了保障手术顺利进行,多方联系了相关科室经验丰富的教授来会诊评估;术后无论工作多么忙,手术多么晚结束,卓乃强每天都会数次去她床前嘘寒问暖,派专门的医生护士监护。

此外,112岁的“高山婆”成了病房里的“稀有动物”。一时间,来看望的,来膜拜的,来开悟的,来猎奇的,来求教的,竟络绎不绝。

而更多的,是默默无闻的奉献者。她们把折耳根汤、把蒸蛋、把白糕,把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放在“高山婆”床头柜上,那份亲热、那份熟络,完全就像对待自家老人。她们不留姓名,不计得失,不图功过。她们,就是一个个极其普通的人,在自然真切地做着一件件极其普通的事。

 

扒一扒“高山婆“的长寿秘诀

对于老人为何如此高寿?大家都非常好奇。村主任石明芳是最了解高山婆的情况的。石明芳透露,“高山婆”一生未生育。从做童养媳开始,就与丈夫感情融洽。虽没有个孩子,少了些膝下欢愉,但少年夫妻的恩爱,中年夫妻的体贴,还是在当地传为佳话。可惜后来,高大魁梧的丈夫先她而去。

 “高山婆”一生勤劳,乐善好施,性格开朗乐观。她与大山共呼吸,和大山同命运,一百多年从未走出过大山。居住的房屋年久失修,后来坍塌,“高山婆”就乐呵呵地住进了社里给她安置的“公房”,从此把“公房”当成自己的家。

“高山婆”活成村里的“人瑞”,大家喜欢她、珍爱她、呵护她、重视她,全把她当成了自己家里的老人。打工回来,给她买被子、衣服;赶场回来,给她买糕点、水果;走亲访友回来,给她递几口热茶,捎几句问候,带几声关切。此外,邻居洪天珍也义务照顾着她的饮食起居,但她还是尽量自食其力。无论是烧火做饭、洗澡洗衣服,还是田间地头走走看看,她都不给任何人增添麻烦。

老人一辈子每天5点左右起床,然后到房前屋后走上一大圈,一直到8点左右吃早餐。早餐过后,老人又出门,捡柴、担水。“当然,这些都不需要老人自己去做,只是她自己想活动活动,力所能及。”石明芳说。

到了中午十二点半左右的午饭时间,老人开始吃饭,一荤一素一汤,合理搭配。午饭过后,老人又出门散步,一直到下午四五点钟,回到家后,喝点牛奶或豆奶,而这些大部分都是来看望她的人赠送的。到了晚上7点左右,老人吃晚餐,晚餐过后再次出去散步,回来洗澡后睡觉,睡觉时间并不固定。

石明芳提到了老人几个特别的习惯:几乎不长时间坐,喜欢散步,散步也是走走停停。老人外出的时候,喜欢捡拾苦蒿、白茅等草药,用水煮后洗澡,“她把水煮沸,待水自然凉后洗澡,而不是加常温水降温。”

上一篇:整齐牙齿&健康人生——附属口腔医院举行“5·15世界正畸健康日”义诊活动
下一篇:党委书记廖斌就健康扶贫工作接受央视记者采访

西南医科大学 Copyright (C) 2006-201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