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更新:

首页 > 院部动态 > 正文

​医师节特辑丨李新:医者仁心三十载 刀尖上的生命摆渡人
作者:文:陈猛、乔莎 图:综合整理 审核人:王扬勇、王伊   2025-08-20 22:21:28   来源:附属医院     点击:

附属医院建院75周年之际,医院以忠山星光之名礼赞30年如一日坚守在岗的老一辈专家,他们用半生光阴诠释患者至上的初心如磐,以毕生热血践行德术并重的医者誓言,在奋斗为荣的征程中铸就协同致远的卓越典范。

这群白衣执甲的奋斗者,既是医院发展历程的见证者,更是第八届医师节德馨于行,技精于勤主题的生动注释,他们用岁月镌刻的医者仁心,为新时代医疗卫生事业树立起德技双馨的精神标杆。心脏大血管外科的李新副教授便是其中一位。

生死契阔:当医生成为患者

2008年李新参加完汶川地震救援归来后,他发现自己胃部疼痛、体重也下降了10多斤。当在做胃镜检查时听到胃部发现巨大溃疡,快拿活检钳取组织做病理活检,作为一个外科医生,他有了一种不详的预感,那个被自己判过无数次的""字,终究还是落在了自己身上。

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断,让这位总在安慰他人的医者,第一次尝到了化疗的苦涩——70%胃切除后的8个疗程化疗,在第4个疗程时被迫中断。那时我终于理解,为何有人会选择放弃治疗。

不曾想,在做完胃大部切除术后出院的第二周,李新便重返岗位。当众人担忧他的身体时,李新却主动请缨参与科室首例主动脉B型夹层介入手术。这可能是我最后一台手术,他笑着将生死置之度外。在外院专家协助下,这台避免开胸的创新手术,不仅开创了医院先河,更成为他最后战役的序曲。

刀尖传奇:用生命书写首例

2003年北京安贞医院进修到2004年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学习心脏移植手术,归来后,李新的职业生涯始终与"首例"相伴。

2005年李新参与完成了西南医大附院首例心脏移植手术,并长期负责心脏移植患者术后随访工作。

最后一台手术"的执念驱动下,他不知不觉完成了十余项技术突破,如:在四川省率先开展经右胸微创二尖瓣置换术、微创主动脉瓣置换术、各种主动脉夹层手术(包括孙氏手术、夹层杂交手术、B型夹层介入手术等),简化手术流程,将二次开胸换瓣等高难度手术变为常规操作。

作为一名外科医生,我只想在有生之年多做几台手术,多治好几位病人,仅此而已。李新坦言,自己这种想法仅仅是出于职业的本能,谈不上高尚

2013年,苏老伯因患主动脉瓣狭窄接受手术治疗,术中突发主动脉A型夹层引发心脏骤停,情况十分凶险,是他女儿签的字,泪流满面地告诉我们,只管放手去做手术,任何后果家属都会承担。李新还记得,患者在ICU(重症监护室)抢救了1个月后才脱离危险。

平均每年,李新大约要做180台心外科手术(绝大部分都是高难度的四级手术),被他成功治愈的患者不计其数。逢年过节,他总会收到许多表达救命之恩的锦旗和感谢信。

令人惊喜的是,李新在帮助一位又一位重症患者重返健康的同时,自己的病情也在一点点好转,2013年体检,癌细胞几乎消失不见,2015年后,体重开始逐渐增加……

将心比心:生命托付的重量

2017年贵州女孩小霞(化名)的故事,也是李新众多不放弃原则中的一个。

当这个二尖瓣成形术后返流加重,肚子胀得如同怀有七八个月身孕的姑娘,辗转多家医院求医,均以手术难度太大被拒时,姐姐那句砸锅卖铁也要救的承诺,让李新再次看到了医患信任的光芒。

当李新从手术室出来,摘下口罩冲小霞的姐姐笑了笑,手术很成功,你可以放心了。小霞的姐姐脸上立刻笑开了花,一时竟激动得手足无措,她那张满是泪痕的笑脸,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从泪流满面到笑靥如花的瞬间,被李新永远定格在心中相册里。

患者家属的信任是动力也是压力,李新常说。从业三十年,180/年的四级手术量背后,是无数个在手术室熬红的双眼,是每次将患者当作人生最后一次手术的郑重承诺。当癌细胞逐渐消退,当技术突破接踵而至,这位刀尖上的生命摆渡人,用三十年光阴诠释了何为医者仁心。

李新既作为患癌医生又作为顶尖专家,在不断尝试手术突破的过程中,他始终保持着最初的那份赤诚——对生命敬畏,对医术执着,对患者将心比心。这或许就是,一个医者最动人的模样。



上一篇:附属医院开展培训破解统计与论文写作难题
下一篇:医师节特辑丨忠山守望者范生尧教授,以德技铸就医学传奇

西南医科大学 Copyright (C) 2006-201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