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更新:

首页 > 科学研究 > 正文

基础医学院举办2025年第一期“鸿文明理·博雅问道”学术交流暨科研项目申报结题研讨会
作者:文、图:郭凯 审核:黄钰 ​   2025-04-04 09:19:27   来源:基础医学院     点击:

为深化跨学科学术交流,加强科研项目管理,推动学院科研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基础医学院于331日下午在城北校区科技大楼102学术报告厅举办了2025年第一期“鸿文明理·博雅问道”学术交流暨科研项目申报结题研讨会。本次活动由基础医学院医学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教研室刘倩莹博士主讲,讲座主题是“利用冷冻电镜技术解析多构象蛋白结构”,学院科研为主型教师、博士和研究生等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由基础医学院副院长谭晓秋主持。

讲座中,刘倩莹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围绕研究功能性大分子蛋白质构象问题,介绍了X-射线晶体衍射技术面临的挑战,以及冷冻电镜技术在研究构象问题上的优势。随后,刘倩莹介绍了她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在团队,利用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SPA cryo-EM)研究寨卡病毒蛋白结构所取得的最新进展。还介绍了她利用SPA cryo-EM研究与先天性耳聋Pendred综合症相关跨膜蛋白Pendrin的构象问题,通过克服一系列技术难题,根据解析出Pendrin天然构象,提出Pendrin二聚体“交替开放”的离子交换机制。她还介绍了所在团队利用cryo-EM研究新冠病毒SARS-Cov-2表面刺突蛋白介导膜融合中间态构象的进展,此项研究为开发SARS-Cov-2表面刺突蛋白HR1RBD双功能抗冠状病毒候选药物提供了条件。针对感兴趣的相关科学问题,与会老师与刘倩莹进行了热烈的交流。

讲座过后,谭晓秋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标书的撰写进行了经验分享。他详细介绍了标书中“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研究目标,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方案、可行性分析,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等重要板块的撰写技巧和注意事项,并分享了自己撰写标书的实战经验和心得体会。他还强调了科研项目结题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鼓励教师们厚植研究基础、秉持学术诚信、砥砺奋进、锐意创新,为学院和学校的科研事业做出更多贡献。





下一篇:我校临床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发表SCI论文,揭示超高原长期习服心率变异性特征

西南医科大学 Copyright (C) 2006-201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