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更新:

首页 > 医疗服务 > 正文

附属医院开展气道超声支气管技术
作者:图文/呼吸内一科   2017-03-23 08:30:27   来源:附属医院     点击:

日前,附属医院呼吸内一科李国平主任、牛斌医师顺利完成了2例径向超声探头引导下外周肺部包块活检术(EBUS-GS),同时开展了经气道超声引导下纵膈淋巴结活检术(EBUS-TBNA),这是附院首次独立完成的超声支气管镜技术,标志着该科诊疗水平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径向超声探头引导下外周肺部包块活检术(EBUS-GS)和经气道超声引导下纵膈淋巴结活检术(EBUS-TBNA)被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和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推荐为肺癌术前淋巴结分期的重要手段,成为肺癌纵隔分期的新标准。超声支气管镜设备(EBUS)搭载的电子凸阵扫描的彩色能量多普勒能帮助医生尽快确认血管的位置,使误穿血管的风险大大降低,安全、微创,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肺癌的淋巴结转移分期、肺内肿瘤、不明原因的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纵隔肿瘤的诊断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势。

在实时超声的引导下,医生可利用超声探头设备,通过超声成像,结合专用的穿刺活检针行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让患者在清醒、无痛的条件下,实现了纵隔淋巴结和肺周围型结节的精准定位和活检,以辨别患者气道内粘膜下病变的位置、范围、性质,明确患者下一步的诊疗方案。

超声支气管镜设备(EBUS)在近几年被引入中国投入临床使用,目前川内开展此项技术的医院尚不多见,附院是川滇黔渝结合部地区首家拥有该设备并能熟练开展EBUS-TBNA的大型三甲医疗单位。

近年来,附属医院呼吸内一科不仅在基础研究取得显著成绩,发表大量高水平研究论文,更是狠抓临床新技术开展,开展了无创心排量检测,对RICU患者液体管理和循环系统功能检测达到精细化管理,提高RICU患者治疗疗效。同时开展了冷循环肺癌微波消融术、支气管镜下肿瘤消融及支架植入等一系列新技术。积极开展肺部过敏性疾病研究成果转化,利用科技服务患者,将临床诊治日趋完善,着力打造出一个医疗、科研、教学全面发展的优秀团队。

超声支气管镜应用简介:

气道内超声技术( endobronchial ultrasonography, EBUS)是用超声气管镜或超声探头( ultrasonicrobe,USP) probe,USP) 通过气管镜进入气管,支气管管腔,通过适时超声扫描获得气管、支气管管壁各层次及周围相邻组织的扫描图像,从而提高诊断水平。

一、肺癌的诊断及TNM分期:

实施气道内超声EBUS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先对可疑的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进行定位,再在纤维支气管镜下经气道壁穿刺行淋巴结活检术。可采用多普勒超声区别血管,可有效穿刺淋巴结病灶而可以避免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有效提高淋巴结穿刺成功率。

EBUS扫描可以清楚显示患者的肺门淋巴结,用EBUS检查肺门淋巴结转移灶,其灵敏度和特异度为92%,与CT联合应用,能达到100%,且在直径10mm的肺门淋巴结的鉴别上,EBUS明显的优于CT。

二、气道内病变的诊断:

EBUS对气管、支气管壁层次的有效分辨,可作诊断一般病变和癌前病变。

三、肺外周结节的鉴别诊断

通过对内部结构的超声分析可以发现气道内超声图像中病灶边界清晰、内部低回声、无点线状高回声及邻近血管移位、狭窄或中断对周围型肺癌有极高诊断价值。

四、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事实证明,在气道内介入治疗中超声的判断准确,超声判断为病变局限于黏膜下,经软体气管镜行光动力学治疗,患者均获得完全缓解。

随着EBUS与气管镜近10年的迅猛发展,在介入肺脏病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EBUS技术不会局限于肺癌,在其它介入领域也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上一篇:附属医院第五例骨髓移植患者成功出仓
下一篇:附属医院医联体再添新成员

西南医科大学 Copyright (C) 2006-201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