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围坐了10多名国内外专家,他们目标只有一个,让十多位肿瘤患者省时间、少跑路、少花钱、治疗有效果。
有来自新加坡中央医院颜学先教授以及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肝胆外科、泌尿外科、肿瘤科、影像科等学科医生,他们组成“专家团”聚在一起,开展肿瘤诊疗一体化多学科联合会诊。
多学科会诊,让患者看上“专家团”
当天,来自北京、上海、湖南、内蒙古等地的患者来到肿瘤诊疗一体化多学科会诊现场,有的患者花了二三十个小时车程赶来。
每位患者进场后,“专家团”首先了解患者前期症状与治疗情况,再结合其影像学和病理学报告等开展讨论。“患者该做的检查做到位了吗?”“是否存在诊疗漏洞”……各学科专家通过自问与他问,最终给出两三个治疗方案。患者全程参与会诊,可以现场“拍板”最适合自己的诊疗方案。
“在科室未开展镥177、锕225治疗前,肿瘤患者要治疗只能跑到国外。”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主任陈跃介绍,2018年9月,科室率先在西南地区将镥-177用于肿瘤诊疗一体化。2019年,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与新加坡中央医院在肿瘤一体化诊疗方面开展深入交流,通过学习国际知名医院的先进技术与成熟经验,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为越来越多肿瘤患者带去希望。
肿瘤诊疗一体化多学科联合会诊对患者的益处是用时少了、花钱少了。“以前肿瘤患者就诊时,会跑很多科室做检查,而各科室之间信息不互通,往往会造成信息差,患者可能要等待三四天,甚至一个周时间才能开始治疗。多学科联合会诊,让“专家团”与患者面对面交流,当天就能给出最佳治疗方案。“陈跃说,现在患者不用出国就能使用镥177、锕225治疗神经内分泌肿瘤、前列腺癌、骨转移等,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诊疗费用。
“这几年,我看到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在肿瘤诊疗这块开展起了许多新技术,新加坡中央医院与该院的关系,已经从传授经验转变为相互学习。”颜学先说,未来两院将在科研、转介患者等方面进一步合作,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更好地为全国乃至世界患者服务。
“治疗三次后,我长胖了几斤”
肿瘤诊疗一体化多学科联合会诊现场,“专家团”讨论患者诊疗方案时,用时少则十多分钟,多则超过半个小时,专家将患者涉及的所有可能性都会一一弄清楚。
对于这种会诊方式,现场患者及家属称赞不已,“各科专家聚在一起讨论出最合适的方案,现场还解答了我所有的疑问,我就没那么担心了。”一名患者说。
今年59岁的王阿姨是肿瘤诊疗一体化多学科联合会诊的受益者之一。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她是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人,2021年6月被确诊为肺腺癌骨转移,此后在家吃药休养,定期到医院复查。去年11月,王阿姨病情突然恶化,出现腰椎、下肢肿胀症状,且全身痛得走不了路,甚至下不了床。后来情况越来越严重,她的生活已经完全不能自理。
“我当时看不到活下去的希望,感觉生命快要走到尽头了。”王阿姨回忆到,陷入绝望的时候,她得知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镥-177治疗肿瘤比较有效。于是,家人将她送来了泸州。
“我当时觉得已经没有生存希望了,医生一直做我的思想工作,告诉我不要放弃。”王阿姨说,与此同时,医院通过肿瘤诊疗一体化多学科联合会诊为她制定治疗方案。
通过两次镥-177治疗,王阿姨虽然还需要靠拐杖走路,但已经可以自己吃饭、上厕所等。第三次镥-177治疗后,王阿姨生活能够自理,她还每天坚持慢走、跳操锻炼身体,“我现在睡得着了,胃口也好了,长胖了好几斤。”王阿姨说。
目前,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已为全国30多个省市、上千名肿瘤患者缓解了病痛,国外也有不少肿瘤患者慕名前来治疗。核医学科将继续探索、突破,为更多的患者带来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