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更新:

首页 > 医疗服务 > 正文

附属医院成功实施西南地区首例机器人辅助脑深部电刺激疗法
作者:文/图 龚飞龙   2021-01-26 17:03:19   来源:附属医院     点击:

据世界帕金森协会统计,目前全球共有570余万名帕金森病患者,其中,中国患病人数约270万,几乎占据全球总患病人群的一半。预计到2030年,中国帕金森病患者将增至500万人,我国已然成为世界帕金森病第一“大国”。

在发病初期,药物治疗为首选,后期随着疾病的进展,药物逐渐失去疗效,就可以使用目前被广泛认可的首选外科疗法——脑深部电刺激疗法(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也称脑起搏器。

20201224日,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主任陈礼刚教授、明扬教授、龚飞龙博士成功实施西南地区首例机器人辅助脑深部电刺激疗法(DBS)精准治疗帕金森疾病,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已康复出院。

据了解,患者张某某,68岁,女性,10年前开始逐渐出现左侧下肢僵硬,行走缓慢,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帕金森氏病”,给予药物治疗,症状基本控制,后逐渐发展为四肢僵直,行走困难。

1年前,患者病情加重,无法行走,生活不能自理。后经过多番寻医,到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郭晓燕教授处咨询治疗。郭晓燕同神经外科明扬教授联合会诊后,评估患者完全具备脑深部电刺激(DBS)手术条件。

机器人辅助治疗帕金森病对神经外科医生要求很高,治疗帕金森手术成功的关键,是要在丘脑底核的核团内精准植入刺激电极,这个核团只有一粒花生米大,而且还要在特定的部位才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哪怕埋入起搏器的位置相差1毫米,效果就会打折扣,严重的还会损伤神经细胞,所以需要神经外科手术医生掌握精准的植入技术和手术技巧。

陈礼刚教授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他多次带领团队模拟手术过程、力求做到精益求精,全程参与指导患者手术,认真对每一个手术细节把关。手术非常顺利,术后患者第二天自主进食,并下床活动。术后3周,患者顺利开机,术后症状明显改善。

 

 

上一篇:附属医院免费为流动留守矮身材儿童提供资助
下一篇:附属中医医院召开2020年感控督查员工作总结会

西南医科大学 Copyright (C) 2006-201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