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如火
高悬于蔚蓝无垠的天幕之上
将大地烤得滚烫
各地气温节节攀升
泸州日均最高温度达到了40度以上
可是,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有那么一群人,不管天气再怎么火热毒辣,他们也依然用那份坚守和执着,奋战在各自工作战线上。
有一种“高温”守护,叫“烧烤”模式下的赛跑。
地点:急诊科120救护车
温度:60℃
“每次120出诊,都和蒸桑拿一样,救护车的座位被晒得烫屁股。”急诊科护士长李光珍说道。
在炽热的骄阳下,急诊科医务人员头顶烈日出诊,在酷暑中奔赴抢救现场,每次出诊,都是脚踏“铁板烧”,身处“火焰山”,直接开启“上蒸下烤”模式,但对于急诊人,这项工作来不得半点怠慢,必须“趁热打铁”。
有一种“高温”守护,叫奋战“项目建设”的热潮。
地点:泸县区域中医药院内制剂转化研究中心施工现场
温度:45℃
“虽然气温高,但我们对作业时间进行了调整,早上6点过工开工,上午11点到下午3点半休息。我们做好防暑措施,调整施工班组频次,减少连续作业时间,既保证高温情况下施工人员的健康和安全,也确保建设进度不耽误。”项目现场代表涂钰明说道。
区域中医药院内制剂研究转化中心项目施工现场,烈日炙烤下,有的工人在安装窗户,有的工人在整理提取车间的设备,有的工人推着斗车清运垃圾……汗水早已浸湿工人衣衫。为保证工期,他们将工作模式调整为“做两头、歇中间”,确保工程按期高质量推进。
有一种“高温”守护,叫“非常”岗位的保障
地点:后勤机房
温度:50℃
“现场排查故障,还要挖开路面,重新连接电缆,对绝缘进行处理,每次出去都是艳阳高照的,工作服能拧出水来。”后勤保障部电工班雷强提到。
夏季是设备故障的高发期,大楼的电梯、空调、水电等设施都面临着高温考验。空调班顶着烈日维修空调,电工班铺设完电源线后全身没有一处是干的,锅炉旁的温度能超过80℃,后勤员工每天大部分时间都要待在各种闷热的机房和井道中去检查各种设施设备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并且还要巡查室外公共设备情况,及时维修受损设备,但即使是在这样酷热的天气里,他们的维保工作也不会打折扣。
有一种“高温”守护,叫用“汗蒸功夫”制药
地点:制剂室
温度:45℃
煎药室,一股热浪夹杂着浓重的中药味扑面而来,一排排的煎药机在全天候地冒着蒸汽,三台空调都压制不住的高温,让煎药工人鬓角、背心全被汗水浸透,加药、熬煮、分装……每天要加班到晚上八九点,只为第一时间将中药送到患者手中。
制剂室顶楼的中药粉碎室,没有空调,仅有一台大风扇呼啦啦地飞速旋转着,3台粉碎机不间断地运转着,机器的轰鸣声中,工人师傅带着口罩,衣服、脸颊满是汗水,在超过40℃的工作间高效完成药材加工……工人师傅介绍说:“这里不能安空调,主要是粉碎中药时产生的大量粉末会飞扬起来堵塞空调。”
有一种“高温”守护,叫烈日下的安保守护
地点:医院门前广场
温度:42℃
“早上上班和整个上午是车流高峰期,根本歇不下来,我们是分成上午、下午、晚上三个班。”正在烈日下指挥来院车辆的杨凯说道。
头顶烈日,无惧“烤”验,他们在院区各大出入口、安保亭指挥着车辆,不仅要面临高温天气以及滚烫沥青双重考验,同时也要抢抓时间,劝导车辆即停即离,以保证医院门前道路畅通,让来院车辆及时归位,保证患者有序停车就诊。
有一种“高温”守护,叫主动服务的“热度”
地点:住院部
温度:贴近心的温度
“我们20号前就结束了休假,很多患者都不想出院,觉得在医院住院环境更好,换药也方便。”肛肠科护士长巫玉兰提到。医生办公室里,副主任陈卫东正在给患者交代注意事项,肛肠科医护人员积极做好患者回访工作,叮嘱患者及家属做好防暑工作。
“最近患者疾病焦虑感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平均一天手术达到了50台次,科室二线人员也全部到岗。”据妇科主任王永周介绍,在妇科,伴随烈日炙烤的天气而来的,还有患者的焦虑,妇科医护人员主动到床旁进行沟通,为患者进行心理测评,破除患者心理负压。
“最近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增加了很多,重症居多。”脾胃·风湿免疫病科副护士长李俐莎提到,尽管在休假,但科室的住院患者量并没有减少,重症患者反而有所增加,仅仅一天就收治了16名食管静脉曲张患者。
有一种“高温”守护,叫迎接新老同学的“热度”
地点:城北校区
温度:爆表的热度
“目前应该返校的1302名同学大部分已经安全返校,还有4名同学预计今天返校,周五还有444名新同学要来报道,又是一场硬仗。”学生科科长李康介绍到。
为了让返校的同学有更加舒适、安全的学习环境,中西医结合学院早早地完成了开学的各项准备工作,迎接同学们来校。学生科在同学们返校后,第一时间挨个寝室进行查寝,在寝室楼下路灯的照下,学生科老师们还在布置着周五新生报到工作。
无论是在病房里,还是在烈日下;
无论是在设备旁,还是在工地上;
西南医大中医院人
你们每一个身影,都应当被看见;
你们每一份坚守,都值得被尊重。
向你们致敬!
辛苦了!
每一位西南医大中医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