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8至7月24日,西南医科大学实用化应急救护知识汉藏双语科普暑假实践队前往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开展以“守护生命,救在身边”为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旨在通过此次活动,关注少数民族地区健康状况,聚焦急救知识在红色革命老区的知晓率等。在活动开展期间,团队进行了实地走访调研,科普宣讲和义诊服务,让当地社区居民参与并体验了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以及出血包扎等实际操作的学习。在为期6天的志愿服务过程中,团队坚持“实用,实践”两条主线,以贴实际、近民需的形式提升科普工作成效,提倡“以学促知,以知促用”的理念,进一步推进“健康中国行”的观念深入人心。与此同时团队积极分发急救宣传手册,足迹至进安镇连云社区,东裕社区,古城社区,牟尼沟社区,真武社区,西山村等多个地方,鼓励更多当地居民学习应急救护知识。
筑急救之基,创健康村落
2022年05月26日,阿坝州政府办公室印发了《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2023年7月19日至24日,团队在松潘县进安镇等多个社区,街道,乡村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当地群众对应急救护知识的知晓率,并结合自身生活经验,采访居民对急救知识的理解与应用。通过走访调研,团队了解到石坝子村,西山村等当地农户对于止血包扎,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学习更为实用,而地理位置靠近岷江的进安镇社区的居民对于溺水救护的学习更为迫切,团队由此因地制宜制定相关急救知识内容的科普计划。
乡村地区与城市相比,医疗资源有限,交通条件复杂,一旦发生意外事故或急性疾病,往往难以及时得到专业医疗救助。因此,提高乡村农家群众的急救意识和技能尤为重要。通过急救科普活动,让居民了解急救知识,掌握必要的急救技能,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及时展开救援,为伤患争取宝贵的时间,降低伤亡率,对于保障群众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在推进急救科普活动中,当地政府与团队积极配合,倡导“人人会急救,人人懂急救”的理念,让急救技能融入乡村生活的方方面面,共同守护乡村幸福生活的安全,建立一个完善的乡村急救体系,实现草原地区居民在紧急情况下及时得到有效救援的目标。
搭急救壁垒 ,建平安社区
7月23日,团队分别前往金坑坝社区、进安镇社区和东裕社区。首先科普宣讲的内容是心肺复苏,随着讲解的深入,居民们也跟着实践队员的方法找到自己的颈动脉、胸外按压点等。接着团队为大家讲解了“什么是AED及其使用方法”。之后便由实践队员带领居民学习婴儿的窒息救护和心肺复苏操作。在学习过程中大家不仅跟着实践队员的指导找到正确的按压位置,同时也要将“喊、拉、掐、拨、叫救援”的动作一气呵成。在实践队员有条不紊的讲解中,居民热情高涨,在实际操练过程中,认真完成相关动作,并积极反馈。“我家里有小孩,想学一下小孩窒息后该怎么做”“能讲一下头部包扎怎么办吗?”实践队员耐心回答并做相关解释与动作指导。
“急救地摊”,有活力的科普传播
7月24日,实用化应急救护知识汉藏双语科普实践队“急救地摊”出现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古城桥头。“吃东西噎住了怎么办?大家了解心肺复苏吗?急救知识志愿科普,感兴趣的可以过来看看”实践队员正在松潘古城街头进行宣讲。看到有居民停下脚步,队员立即用“急救地摊”摆放的半身人体模型和AED训练机进行示范教学,并鼓励大家上手操作。渴望知识的目光逐渐积聚,行人驻足停下观看学习的氛围逐渐增强,大家学习热情高涨,急救知识在欢声笑语中得到了有效传播。
阙歌起,放不下的是回忆,拾不起的是青春朝阳升;熟悉的旋律,带不走的是今宵,挥不去的是遥望。西南医科大学实用化应急救护知识汉藏双语科普暑假实践队用自己的爱心和知识,谱写出满园绿色托出枝头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