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下旬以来,泸州市新冠肺炎疫情再次席卷而来,疫情防控形势异常严峻,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里,有这样一群平均年龄不超过20岁的青年志愿服务队,他们穿着一件红色马甲,戴着口罩,守在疫情防控的一线“战场”。
别让病人有委屈——陈利娜
刚走进医院门诊大厅,记者就看见一个身穿红色马甲的服务队的小姑娘,把一位老奶奶慢慢的扶到厕所门口。“老奶奶年纪比较大了,家里人不在身边,我给她指,她估计也看不见,我把她直接送到厕所门口要好一点。”陈利娜说。这是她刚刚换到药房签到机做志愿工作的第一天,她本来的工作是在医院负一楼入口处,帮不会扫码或是不能扫码的进入人员登记。
陈利娜告诉记者,因为她是河南人,来医院的好多人都是泸州本地人,说的方言她有时候会听不懂,尤其是说数字的时候,怕弄错就会多问几遍,今天早上来了一位脚痛的病人,在她登记的时候因为比较着急,就说了一些比较难听的话。她虽然有点委屈,可是觉得不该因为自己语言沟通不畅的原因耽误到病人,所以她跟护士说明情况后,就跟其他志愿者换了位置。她说:“我自己就是学医学影像的,以后也会在医院工作,会遇到很多病人,自己的委屈不算什么,别让病人有委屈才是一个医生该有的职业精神。”
生命因充实而美丽——宋定举
宋定举的工作是负责核酸检测处的登记和秩序维护,他告诉记者,现在每天都会有很多人来做核酸检测,排着U型队,都快把门诊大厅排满了,里面负责核酸采样的医护人员真的很辛苦,让他深受感触。
他说:“我大学的专业是儿科,以后也会是医生,这次通过医院的志愿服务,让我明白,作为医务人员,在群众需要时,就要有不怕苦,勇敢向前的精神。我很庆幸这次的暑假不是待在屋里打游戏,而是走进了医院,和这么多志愿者一起成长、进步,让我觉得非常有意义”。
“疫”线“追梦人”——李雪龙
李雪龙是志愿服务队里最小的一个学生,17岁,才升高二。他是今年7月份来医院复查时,看着身穿志愿服的哥哥姐姐们,就很想成为其中一员,于是递出了申请。刚开始他是在四楼帮助就诊人员取报告,给他们提供咨询和帮助。一楼核酸检测登记的地方人手不够时,他就自告奋勇地换到了这里。
他告诉记者,他和医院很有“缘分”,有一次误食了东西,就是在这个医院治好的,还有2017年他发高烧,烧成脑膜炎,也是在这个医院治疗出院的,现在每年都会过来复查一次。他说:“我大学就想考西南医科大学,成为一名医生,治病救人。”
“逆行”是我的责任——王磊
王磊是泸州本地人,19岁,刚升大二,大学的专业是临床医学。主要在门诊部一楼负责收费窗口的秩序维护,提醒就诊人员做好疫情防护等工作。他认为大学生,就要响应社会和国家的号召,积极投入志愿服务工作等社会实践活动。
医院有一个政策,80岁以上的老年人是不用排队的,他刚来时,不知道,有一次病人家属交费他以为是插队,就去阻拦,还遭到了家属的质疑,那次以后他明白医院里看似简单的工作,其实也有很多要学习的内容。他说:“我会在以后的学习中,努力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在国家和社会有需要的时候,让我可以有机会挑起我的责任,坚定勇敢地‘逆行’。”
在泸州,像他们这样毅然请缨、奋战前线的青年志愿者不胜枚举,他们虽来自不同的高校,不同的地方,却怀揣着同样的心意,他们都在各自岗位上默默奉献着,用行动展现青春的热血和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