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6日中午,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栏目报道:母婴安全行动提升计划已在各地全面启动。“十四五”期间,各地将着力提升妇幼健康服务水平,完善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体系。四川探索建立多学科会诊制度,为妊娠合并症等疑难病例建立闭环管理通道。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作为泸州市产前诊断中心和四川省急危重症产妇救治中心,通过开展多学科综合诊疗门诊(MDT),为高危孕产妇提供规范诊疗,守护母婴安全。
随着三胎政策放开,孕妇年龄结构发生变化,高危孕产妇数量也随之增加,给产科工作带来了更大的压力与挑战。作为省级危急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为规范管理高危妊娠患者,降低其妊娠风险,2019年下半年,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推行了门诊产科MDT,为门诊高危妊娠患者搭建了便捷的“一站式”诊疗服务平台。

按照以前的门诊模式,高危孕产妇需要辗转多个科室就诊,门诊产科MDT开展后,这部分患者只需要挂一个号,就能享受到多个学科专家的优质诊疗服务,专家们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为患者量身定制全面、规范且个性化的综合诊疗方案。通过门诊产科MDT多方位、多学科的预防管理,充分评估患者继续妊娠风险,提出科学严谨的医学建议,既方便了患者,又提高患者对其疾病的重视,从而更好地配合孕期监测和干预。
“我是放射科的,除了刚才老师们说的,腹腔大量积液和广泛的皮下积液,胸腹部都有广泛的皮下积液。”近日,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产科MTD诊室,来自产科、儿外科、新生儿科、血液内科、消化内科、超声影像科等多个科室的医生正在为一名高危孕产妇的病情进行多学科会诊。
据了解,这名孕妇怀孕三十五周,孕期出现胎儿胸腔积液症状,“经过多学科讨论,结果就是尽快终止孕妇的妊娠,待孩子生产后找原因,直接治疗新生儿。”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产科主任医师傅晓冬介绍到,讨论过程中,也考虑到了分娩过程中需要处理的痛点以及难点,做好充分准备。
“产科门诊MDT工作开展后即取得显著成效,我们将这一工作的亮点推广开来,帮助救治中心辖区内多家综合医院建立产科门诊MDT工作模式,也吸引了不少妇幼专科医院的孕产妇跨市、县来医院进行产科门诊MDT,极大地降低了辖区内有妊娠合并症的患者发展成为严重合并症的风险,有效地保障了泸州地区以及川南地区的孕产妇的母婴安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产科副主任张宇骄介绍到。
作为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产科注重科室自身质量控制管理和人员培训,使科室技术水平整体得到提升的同时,也重视加强与辖区内妇幼医疗机构的交流。通过学术讲座、质量控制、急救演练、实操培训等多种方式对县级救治中心、基层妇幼机构进行指导,以提高其对孕产妇的救治能力。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承担了片区内医疗卫生机构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的会诊、接诊和救治任务,在医院“母婴安全和儿童健康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领导下,组建区域急救专家组,完善诊疗预案和管理制度,建立并强化孕产妇转运、用血、急救手术等重点环节保障机制,定期组织快速反应、疫情常态化下危重症孕产妇急救演练,提升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不断完善、优化转诊救治流程。
对于不便转诊的孕产妇,利用电话、网络等媒介进行远程会诊,指导救治;对转诊孕产妇简化入院流程,保持绿色通道畅通,把抢救生命放在首位,使得转诊患者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通过努力,川南片区的危重孕产妇管理及救治工作成绩斐然,中心连续几年被评为“四川省母婴安全保障工作成效突出集体”“国家级及省级母婴安全优质服务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