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更新:

首页 > 科学研究 > 正文

附属医院2020级临床医学张童畅同学的论文被北大核心-MEDLINE收录
作者:文、图:王曦 审核:王伊、黄黎   2024-03-18 15:51:37   来源:附属医院     点击:


近日,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0级临床医学的张童畅同学的论文重度腰椎滑脱的治疗进展的综述文章被《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北大核心-MEDLINE收录)录用,并于2024年第2期正式刊出(图1-文章图)。并且,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随即被骨科在线(骨科主流线上媒体)进行在线推送,标志着此论文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临床指导意义(图2-骨科在线截图)。

这是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自实施本科生配备兼职班主任老师制度,贯彻“早临床、早科研”后取得的又一科研成绩。

发表的文章(图)

骨科在线推文截图(图)

这也是脊柱外科杨进副教授作为张童畅的指导老师在担任本科兼职班主任3年来获得的第一张科研成绩单。

“这比我自己发表论文还高兴,我在学生文章接收的当天就发了朋友圈,我为他感到高兴,学生很努力、很优秀,我也想让大家分享我的喜悦。”杨进开心地说道。

“我是一名普通的三年级本科生,杨老师对我从最基本的科研点滴教起,非常耐心,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是让我非常感动的地方。我跟随杨老师做研究,学习知识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杨老师教给我们一些积极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这是非常重要的,老师做事非常严谨和细心,出来的数据一定要求真实,我相信这些好的习惯会伴我终身。”小张同学说到。

作为老师,在三尺讲台上,杨进努力为学生在理想与信念之间铺平道路;用一根教鞭,为学生在今天和明天之间搭建桥梁。当然,作为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一名临床医生,杨进副教授的工作并不单单只是老师,他更是奋战在临床一线的医者。作为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脊柱外科的一名医生,他一天的时间更多会放在手术台上。

“有时候早上穿着手术衣进去,不知道多久会走出手术室,甚至有时候吃饭的时间也没有,三两口匆忙解决就接着下一台手术,高强度的快节奏工作,一天下来身体还是比较累。有时候一个人静下来的时候也会有点焦虑,如何去平衡繁重的临床工作、科研与教学。”

现在的医学生都太“卷”,看着自己带的本科班的学生,杨进老师谈起:“回想起我进入医学院的时候,那个时候的学习条件不如现在,但是竞争的压力要小很多;现在这些孩子都很优秀,但是现有的制度就是优中选优,他们学习得很累,所以我想尽我所能,给他们一些我认为比较靠谱的建议和方法,希望他们都能更进一步、更先一步!他们这个阶段是最好的年华,可以心无旁骛的学习,要知道,医学都是终身学习,但是到了工作以后,学习就只能见缝插针的碎片化了。此外,我特别注重去呵护和培养学生们对医学研究的兴趣和好奇心,一时的努力很常见,但持续的动力来自探究新鲜事物的好奇、兴趣和热情。”

“小张读的第一篇医学文献就是我的博士学位论文,他说他对这个研究很感兴趣,所以他有钻研的劲儿,也许这就是一种缘分!其实我也是从一个科研小白过来的,很多时候比较迷茫,也浪费了一些时间。我第一篇写作的英文文章花费了一年多,最终以失败告终,总结就是选题和内容过于宽泛,没有聚焦,后来我发现这个问题,主动多与导师和师兄沟通,终于发出了第一篇SCI论文(International Orthopaedics-骨科的全球顶级刊物之一)。我深知,在你需要的时候,有一个人可以给你带带路、指指方向是非常重要的,我觉得我们现在本科班的临床和基础双兼职班主任制度是非常科学的!所以,即使我在繁重的临床工作之余,我都抽出时间尽量及时去解答他们的一些疑惑,我想让学生们感受到,除了他们的父母,还有老师也是真心关注着他们,通过这种关注、爱护、尊重来培养他们的感恩、爱心、耐心,影响下一代为人民健康站岗的年轻人!”

杨进常跟学生们讲:“技术和情怀对于医生同样重要。我们要做一个有温度的医生!医生除了过硬的专业技术以外,还需要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尊重和爱护,一辈子会有太多的生命从我们手上过去。一定要在年轻的时候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脚踏实地、耐得住寂寞,只有对每一位病人付出了我们所有的心、力、技,才能以平和的心态来面对病人的生死,才能对得起患者的信任。”

“我喜欢我的工作,我作为一名医生、一名老师、一名科研工作者!医生可以治疗今天的病痛、老师可以影响社会的未来、科技工作者可以一点点的改变现在和未来!我很珍惜学校和医院给我的平台,所以,我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天的每一件工作!”杨进表示。


上一篇: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院长顾忠泽教授来校作学术讲座
下一篇:西南医科大学202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现场辅导会举办

西南医科大学 Copyright (C) 2006-201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