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更新:

首页 > 科学研究 > 正文

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李经伦副教授介入团队参与研究的多项成果登上国际顶级医学期刊
作者:文/ 曾念、路霞 图/ 李经伦提供   2023-02-20 18:02:43   来源:附属医院     点击:

日前,由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李经伦副教授介入团队参与研究的ANGEL-ASPECT成果已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这已经是李经伦副教授介入团队参与的临床研究成果近两年第二次登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该项研究的问世让更多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获得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ANGEL-ASPECT研究由全国46家医院合力完成,是一项关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有大核心梗死的血管内治疗试验,于2020102日入组首例患者,共入组患者456例。

为何要进行ANGEL-ASPECT研究?李经伦说,中国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数量庞大,对于合并大核心梗死的患者是否进行急诊取栓,如何筛选获益人群?一直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这项研究成果证实了为更多前循环大核心梗死等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提供更好治疗的可能性。”

李经伦解释,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指南中对大核心梗死等患者取栓有一定“标准”,如果梗死的体积或时间超过指南推荐的范围,取栓就可能加重病情,导致颅内水肿、颅内出血风险,甚至造成死亡。ANGEL-ASPECT研究结果则打破现有“标准”,证明在新的入选标准的情况下去取栓,大核心梗死患者将有更多机会通过治疗挽救生命,减少残疾,部分偏瘫患者治疗后能恢复生活自理,重返社会参加工作。“该研究结果为全国乃至世界提供了可借鉴经验,在大核心梗死患者救治方面蹚出了一条新路子。”

事实上,ANGEL-ASPECT研究已经不是李经伦介入团队参与的第一项脑卒中研究,2015年至今,他带领的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取栓特工队”参与了多项脑卒中研究,研究成果在国际四大顶级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柳叶刀》《美国医学会杂志》《英国医学杂志》发表,还有六项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

李经伦拿ATTENTION研究举例,后循环梗死患者多数呈昏迷状态,相比前循环梗死,将造成更高的瘫痪及死亡率,大多患者失去治愈希望。此类患者是否适合做取栓手术?问题的答案就在ATTENTION研究成果里。“我们通过临床研究得出一个结论是:各级医院按照此研究入选标准筛选患者,将减少30%-40%的不良预后,让更多患者获益,为川渝滇黔结合区域人民脑血管疾病的诊治保驾护航。”

3年前,ATTENTION研究成果曾救过泸县一名50多岁的田姓患者,李经伦印象很深。当时经过检查发现田女士颅内小脑有高密度影,影像诊断可能为脑出血或者脑膜瘤,不适合溶栓或取栓手术。然而李经伦仔细了解田女士病史,并认真查看其放射影像,判断高密度影为2cm左右的脑膜瘤,根据ATTENTION研究“指南”判定田女士在可做取栓手术范围内,和家属充分沟通后,行后循环取栓术。术后第二天,患者意识恢复清醒,四肢功能恢复。

事实上,一项项研究成果的取得并不是偶然。“只有不断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其科研技术水平与能力,才能造福更多老百姓。”李经伦说。

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取栓特工队”人数最多时有7人,坚持科研与临床“两条腿走路”并不容易。研究工作耗时长,有时四五年才能“开花结果”,且研究条件艰苦,但大家乐此不疲。团队成员袁正洲博士和孟仁亮医生时常驱车100多公里下乡随访患者,记录研究数据;医院放射科、科技部等大力支持神经内科科研工作,提供职责范围内的帮助……

在“取栓特工队”不断取得进步的过程中,附属医院的脑卒中取栓量也在逐年上涨,2015年至2023年,附属医院总计为一千多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取栓手术,每年的取栓量也从十多例增至一百七八十例。

8年时间成长,附属医院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良好预后率已达57%左右。




上一篇:医学信息与工程学院教师获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
下一篇:附属医院核医学科论文再次在全球核医学专业顶级期刊EJNMMI发表

西南医科大学 Copyright (C) 2006-201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