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水似银,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雄鹰展翅飞,哪怕风雨骤,革命重担挑肩上,党的教导记心头……”
一首首革命歌曲的传唱声,响彻古蔺县太平镇赤水河两岸,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是中共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委员会组织的第四季度党委中心组(扩大)学习会——“重走长征路”红色体验之旅活动。
回忆四渡赤水
了解那段令人难忘的历史
12月14日,在医院党委书记惠曦、副院长徐勇、副书记邓存良、副院长杨宗凯的带领下,全院中层干部最后一批“重走长征路”学员共计53人,来到当年红军二渡、四渡赤水的渡口处——太平镇。
开班典礼上,惠曦作动员讲话,他号召大家学习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精神,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理想信念,求真务实,攻坚克难,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为努力实现医院“十三五”建设规划和“双一流”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
四渡赤水干部学院培训中心主任黄启明作《弘扬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精神,做新时代合格党员干部》专题教学。
晚饭后,参加人员分为三个组分别进行座谈讨论,大家结合自己实际工作,各抒己见,畅谈来年规划,就如何在医院未来的发展建设中发扬求真务实、克服困难、迎难而上、灵活机动、“一不怕死、二不怕苦”的长征精神以及老一辈人的万众一心、团结拼搏的集体主义精神,为医院又好又快发展献言献策,作出力所能及的努力和积极的贡献。
重走长征之路
实地感受红军的艰难困苦
15日清晨,全体学员集合后分为先遣队、冲锋队、尖刀队,参加军训,接受授旗等。
待总指挥发出行军动员令后,3个队长高举旗帜,集结队员出发,大家踏着当年中央红军走过的路线,步行2.8公里,寻访红军桥、红军树,亲身去感受、去体验,红军长征的艰险与苦难。
长征,走出了一个新中国,走出了一个民族精神,走出了军魂与国魂,走出了震惊世界的英雄史诗。我们一起用脚步丈量这充满故事的“长征之路”,重温历史,缅怀先烈,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重温革命历程
踏上新时期的长征之旅
当年固定浮桥用的竹篾绳索就捆在河边的巨石上,巨石上镌刻着醒目的“老鹰石”红字,此处叫财湾,就是当年红军二渡、四渡赤水的渡口之一,在红军搭建浮桥的岸边,竖立着三角柱式的“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 太平渡渡口纪念碑”,全体党员同志们在纪念碑前重温入党誓词。
大家还参观了四渡赤水太平渡陈列馆、毛泽东四渡赤水纪念馆、女红军长征纪念馆-战地黄花馆、长征街等红军革命遗址和纪念场馆。
期间,医院派出心血管内科、内分泌代谢科的专家博士,在太平镇医院开展义诊、疾病防治专题讲座等。

弘扬长征精神
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毛主席《忆秦娥·娄山关》中的词句,不仅描述了长征的艰难,更是抒发冲破敌人围追堵截的决心,引导中国革命走向新胜利的豪情壮志。
82年后的今天,我们继续踏寻长征路上的革命足迹,一路走来,感触颇深,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红军长征的光辉历程,更加深刻地感悟伟大的长征精神,从中汲取前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