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张驰的采访时间,约了两次。第一次时,因为小朋友突发高烧,临时更改了时间,张驰在电话里连连说对不起。
“可以按时下班的时候,我就会回纳溪丰乐老家去看一下孩子,等孩子睡着了,又回来,继续和同事探讨科研问题,或是搜集资料,撰写论文。”这是自去年,从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康复医学专业博士毕业,回到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后,张驰的工作常态。
年轻的科主任
32岁的张驰,已是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的副主任。
“那时候,刚回到医院不久,很忐忑,也很有压力。”张驰坦言,成为科室副主任后,压力倍增,一方面是因为自身管理经验的缺乏,另一方面则在于如何才能不负众望,在新技术的拓展与康复科研方面做出成绩。“角色的转换一时很难适应。”
于是,这一年来,他以科室为家,勤思苦练。因为妻子也是医生,工作同样繁忙,出生不久的孩子就被放在老家,做起了“留守儿童”。在正常下班的夜晚,张驰和妻子会回到老家,与孩子共度片刻温馨时光。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年里,张驰申请获得了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西南医科大学为第一单位在SCI发表论文的总影响因子值达到了13.9,单篇论文影响因子最高为7.3。新技术方面,全面推动早期康复的实施,并将超声引导与各种康复治疗相结合,得到了较传统治疗更好的治疗效果。
结缘康复医学
张驰与康复医学已经结缘十年。“本科学的是临床医学,在即将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时候,因为刚经历了2008年汶川大地震,咨询了一些专家,最后调剂到了康复医学专业。”
康复医学科虽然在国外已经有了百余年历史,体系也比较完善,但在国内尚处于萌芽起步阶段。读研期间,张驰师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胥方元,得到了许多学习和科研机会。
“影响最大的应该是在价值观方面。”2012年,一位特殊的客人——加拿大华裔康复医学博士lowanal lee(李励伊)到访了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并在康复医学科义务工作了两年。“她的奉献精神,真实、科学、严谨的科研态度,都给了我很深的影响。”
2014年,张驰考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攻读康复医学博士。2017年,博士毕业,虽然博士导师一再挽留,他还是坚定地回到了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康复医学专业学的人不多,培养周期也比较长。”
目前,张驰正在为发展专业新技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升科室科研能力而继续努力。“对于康复医学科,人们的认识还有不少误区,我们就是要改变人们的观念,通过康复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