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四川省科普赋能涉藏地区工作方案(2022-2025)》的文件精神,充分发挥学校科普资源和教育帮扶优势,引导优质科普资源向藏族聚居区流动,提升藏族聚居区人民群众科学素质,助力乡村振兴,由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四川省医学科技教育中心、泸州市科学技术协会、西南医科大学共同主办,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西南医科大学人体科学馆、学校团委和西南医科大学生命哲学研究会承办的“健康中国 科普同行”科普助力乡村振兴活动,于7月8日-14日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相关乡县开展。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负责人先德海教授等科普团队教师及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志愿者一行16人深入藏族聚居区开展青少年身心健康教育、群众健康咨询,普及生命救护、常见疾病防治等科学知识,助力乡村振兴。
7月9日科普团队来到汶川县水磨镇社区,为社区的青少年和家长朋友们带来了一场“认识生命,珍爱生命”青少年生命健康科普研学活动。四川省医学科技教育中心和水磨镇社区相关领导出席活动。科普教育基地精选实物标本、模型教具、宣传手册、展板等代表性的科普资源,围绕人体微观世界,宏观结构、生命救护、心理健康等知识为同学们开启了四段生命旅程。通过捐赠生命科普书籍、流动科普馆展教,让青少年了解人体的奥秘、感悟生命的珍贵;通过心理课堂互动交流, 探访孩子与家长的契合点,寻找健康成长发展之路,帮助青少年“正三观、健身心”。
7月10日-14日科普团队师生又分别前往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若尔盖县、红原县等地开展生命健康科普教育、常见疾病和防灾避险科学知识宣讲、健康检测咨询和基层卫生状况调研等活动,帮助藏族聚居区的群众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预防疾病,促进健康。
在松潘县城和若尔盖县城的人流聚集区,通过展板宣传、资料发放、现场讲解等形式,科普团队用藏汉双语为群众普及高血压、糖尿病、大骨节病,结核病等藏族聚居区常见疾病和防灾避险等科学知识;通过询问病史、测量血压,宣传健康生活方式等,为群众提供健康咨询;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当地基层医疗卫生状况进行了调研。
为了给边远地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健康服务,进一步增强当地农牧民的健康水平和保健意识,科普团队的老师和学生志愿者们分别在松潘县青云镇红花屯、若尔盖县下巴西村桃恩寨、红原县瓦切镇,和当地的村干部、村医一同走村入户,了解藏族聚居区人民生活,悉心为农牧民群众测量血糖、血压,进行健康检测和心理咨询,耐心讲解卫生健康科普知识,提供健康咨询服务。农牧民朋友为科普团队的师生献上洁白的哈达表达感激之情。
在科普实践活动中,同学们发挥医学生的专业特长,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竭诚为群众服务,展示了西南医大学子良好的专业素质和团队精神。护理学院的学生志愿者杨西准和德乾初是来自阿坝州的两位藏族同学,她们的现场翻译确保了科普团队与藏族群众的无障碍交流。同学们纷纷表示,此次活动是一次难得的学习、实践和成长机会,了解了藏区人民的生活,拉近了与社会的距离,在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提高了思想认识,进一步明确了青年学生的成才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一周的社会实践虽然付出了艰辛的汗水,但个人的毅力和能力都得到了磨练和提高,将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提高综合素质,继续为服务社会和《健康中国行动计划》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本次活动共发放疾病防治、青少年心理健康及家庭教育等宣传资料1200余份,为社区和青年学生捐赠“认识生命,珍爱生命”青少年健康教育书籍100余册,为近30户当地农牧民开展了一对一的健康咨询和帮扶,发放调查问卷120余份,向农牧民发放生活用品650余份,护佑百姓健康,惠及群众1500余人。科普活动提高了藏族聚居区群众卫生健康水平和科学素质,得到群众一致好评。
经过实地走访和调研,发现高血压病、糖尿病、大骨节病,包括心理疾患等是影响当地居民和牧民的常见疾病。下一步,西南医科大学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将继续发挥高校科普资源和教育帮扶优势,与当地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紧密协作,针对居民和牧民的生命健康问题开展深入宣传和帮扶,通过科普进村庄、进社区、进学校,聚焦卫生健康、科学防疫等问题,助力乡村振兴和健康中国战略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