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更新:

首页 > 党建工作 > 正文

人事国交支部前往“1965茜草工业记忆”临展博物馆开展实践学习
作者:文/图 文静   2023-05-24 19:57:18   来源:     点击:



519日,人事国交支部全体党员同志前往“1965茜草工业记忆临展博物馆进行实践学习,随行的还有一位三线精神志愿者讲解员陈玉洁女士。据陈女士介绍,“1965茜草工业记忆临展博物馆是泸州历史建筑,属二类保护。

走进博物馆,印有茜草三线记忆几个大字的展板立于眼前,展板右上方印有泸州人民的乡愁、长江工业经济带上的遗址、中国大三线建设的历史见证三行字,左上方则印有一个醒目的数字,“1965”

“1965”,一个响亮的年份。陈女士说,那个时代,为积极响应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时代号召,数以万计的三线建设者打起背包,跋山涉水,来到祖国大西南,来到茜草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搞建设。不久后,在长江边上,在泸州,在茜草,赫赫有名的长起”“长挖”“泸天化建立了起来,还有数所工矿企业和科研单位。与此同时建立起来的,还有三线先生产,后生活”“床铺搭在车间里,吃住都在厂房头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三线精神。

我们的步伐随着陈女士的讲解来到了一座铁锈满身的大型机器面前。走进它,一种冰冷炙热之感铺满而来。陈女士说,这家伙插床1935年产于日本。1965年,因三线建设需要,由辽宁抚顺挖掘机厂调配至泸州长江挖掘机厂。它曾经承载了三线建设的梦,编制了三线建设的辉煌。像这样的家伙还有很多,根据资料显示,目前在这个厂里有回迁135台原长起厂旧生产设备:包括原长起厂从德国进口加工单元、意大利进口的立卧加工中心等20吨以上的设备,其中,1958年出厂的中心钻车床,至今已有60余年历史。它们沉淀于此,却不朽于现在和未来。

我们人事国交支部现有党员13人,其中泸州籍5人,他们都对茜草那片红房记忆犹新。那个时代,那片红房特别耀眼。对三线人来说,那片红房装下了他们的青春与汗水。陈女士说,她是三线建设的二代,七十年代来到泸州茜草,这一南迁,就是一辈子几代人。那个时候,茜草的夏天热死人,我一个北方人非常不习惯,还好我父亲交了我一个方法,就是在房子里洒水,我就在地上、床上,都洒了水,才可以得到一点点清凉还有的年轻小伙,跑到房顶去睡,那房顶没有护栏,他们也不怕,说睡着睡着就习惯了。那排红房就是他们三线人”“老婆孩子齐上阵,大战一百天,拿下十六吨的印证,更是他们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革命精神的传承。

陈女士说,他们现在的三线人大都住进了江南新区,环境非常好。但他们依旧难忘那个时代、难忘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离开时,我们支部的同志都有些不舍。汽车再次穿越草莽,我们启程返回,身后留下了那排孤独而又坚挺的厂房。它们静默于城市的喧嚣之中,传颂时代之音,点燃青年一辈新时代之梦。



上一篇:人文与管理学院党委职工第一党支部开展组织生活会
下一篇:临床医学院开展校院主题教育党建共建活动

西南医科大学 Copyright (C) 2006-201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