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色教育系列讲话精神。护理学院师生利用暑期时间,开展系列党史学习教育宣讲。

7月27日,护理学院“初心如磐向未来,党史立心行汶川”社会实践队到汶川中学和威州镇索桥村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宣传。
上午,实践队对汶川中学的学校教师进行党史专题访谈和党史故事讲述。通过交流访谈,实践队成员感受到汶川中学的曲折历史,师生百折不挠的精神以及党和国家对汶川中学灾后重建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党史故事的讲述更是生动诠释了我们党经历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的伟大精神。下午,实践团队在威州镇索桥村开展了一系列与党史主题相关的文化活动。如宣讲红色故事,品读红色诗词,教唱红色歌曲。
活动结束后,团队成员采访了一位具有60年党龄的老党员。他分享了自己入党的故事和经历,并表示实践队大学生们接地气、有新意地宣传党史让人眼前一亮,能极大提升村民的文化自豪感,使村民对国家的发展更有信心。

7月25-28日,护理学院组织社会实践团在四川省汶川县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为期三天的实践活动中,实践团队主要开展了“党史知识教育宣讲”“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习”“地震遗址参观及烈士追思”“索桥村党史教育培训”“汶川中学党史考察”“入户采访老一辈优秀共产党员”等活动。
在此次社会实践中,为掌握大家对党史知识的了解和党史学习教育的开展情况,团队还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依据调查结果,团队成员充分了解到汶川县党委对贫困村、贫困户脱贫摘帽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对汶川县基层党组织在扶贫中从政策宣传、思想动员、组织协调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团队成员切身了解到当前基层扶贫攻坚的现状,感悟到获得美好生活的不易与艰辛,更懂得新时代奋斗的真谛和价值。

7月25日,西南医科大学“初心如磐向未来,党史立心行汶川”社会实践队前往汶川县寻访红色足迹,宣传党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实践队第一站便来到汶川县红军桥,走访见证当年红军在汶川和当地群众鱼水情深的红色革命遗址。据当地人介绍,1935年,红军长征到达汶川后,严格执行群众纪律,尊重民族习俗,执行正确的民族政策,红军的到来,像一盏明灯,照亮了藏羌山寨。通过实地走访参观,实践队深刻感受到汶川群众对这份鱼水深情的传承。除此以外,实践队还一起组织参观了象征着先烈革命精神万年长存,象征着全国人民对英雄们的永远怀念和敬仰,追忆革命烈士的人民英雄纪念碑。
7月26日,西南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初心如磐向未来,党史立心行汶川”暑期社会实践队抵达映秀镇。在指导老师陈晨、许琴、牟秋萍的带领下,团队10名同学分别前往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漩口中学遗址和家国情怀书院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宣传。

上午,实践队成员前往汶川特大地震漩口中学遗址缅怀遇难同胞,在讲解员的解说下近距离感悟到我们在同特大自然灾害的艰苦奋斗中,在抗震救灾重建的豪迈进程中,我们民族展现出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争救灾精神。下午,实践队成员来到映秀党史宣誓广场,这里是映秀灾后重建的标志性地点之一,团队党员在这里举行了庄严的入党誓词宣誓。穿过宣誓广场,来到映秀地震纪念馆前的墓地,实践队成员停下脚步,献花默哀,缅怀遇难同胞。最后,来到家国情怀书院。依托馆内现代化信息场所开展了题为“初心如磐向未来,党史立心行汶川”的宣讲活动。用红色故事,坚定理想信念,凝聚力量,通过宣讲党史小故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党的发展历程和党的精神主旨。得到了嘉宾们和该馆负责人的高度赞赏,他们一致认为这样的活动对于党史宣传是有较大意义的,让人们与党关系更加密切。
在宣讲结束后,实践团队还对参与宣讲的嘉宾进行了赠书活动,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深他们对党史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