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下午,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与改革领导小组工作会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研讨会在城北校区德诚楼621会议室召开,重点研讨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计划。学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永红,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与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及部分二级院系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张永红主持。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一部主任彭鎏佳对本学期“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计划作详细汇报。本学期,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结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聚焦大学生关注的国内外形势和社会热点问题,初步拟定“改革的实践续篇 现代化的时代新篇”“七十五载迎盛世 砥砺前行续华章”“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构建新时代的大国关系格局”“廉洁从业教育”五个教学专题。通过线上线下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等形式,引领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勇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重任。
与会人员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针对教学重点、教学形式、课程设计、课时安排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就如何将新的就业形势与“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加强专兼职思政课教师自身素质建设、改进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等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并从多角度提出解决思路和具体举措。
张永红围绕如何把“形势与政策”课上成一门生动有用的“大思政课”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领悟建设好思政课的重要意义。“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充分把握“形势与政策”课的定位和时代特征,结合医科院校专业特色,做好学生学情分析,充分挖掘富有医科院校特色的案例,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实现育人目标,增加课程的针对性。二是要加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针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引导学生结合国内外客观条件变化,科学理性看待当前“就业难”问题。在再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努力将青春之志融入国家民族发展之中,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他们学会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形成独立的见解,提升课程的实用性。三是要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各部门、各院系要通力合作,共同提升思政课建设水平。要形成联动机制,围绕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模式,搭建协同平台,整合育人资源,实现课程协同、组织协同、资源协同,切实提高思想政治课程建设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