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4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与改革领导小组工作会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研讨会在城北校区文渊楼432会议室召开,重点研讨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计划。校党委副书记蒋通荣主持会议并讲话。学校党政办公室、纪委办公室、党委宣传部、党委教师工作部、党委学生工作部、团委、教务处、财务管理处主要负责人、部分二级院系负责人,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及相关科室人员参加了会议。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一部主任彭鎏佳对本学期“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计划作详细汇报。课程将紧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结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一重要契机,聚焦大学生普遍关注的国内外形势和社会热点问题,通过线上线下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等形式,开展四个专题教学,帮助大学生准确、全面、深入地了解国内外最新形势,提高对各种问题现象的分析判断能力,增强形势政策教育的时效性和实效性。
与会人员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针对教学重点、教学形式、课程设计、课时安排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就如何将“行走的思政课”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相结合、改进课堂教学效果评价、加强专兼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等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并从多角度提出解决思路和具体举措。
蒋通荣从“何为思想政治工作”“何为思政课”以及“何为形势与政策课”三个概念引入,强调了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要性。他强调,一要加强思想引领,落实立德树根本任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而“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政课建设中最具时效性、丰富性、鲜活性和针对性的课程。讲好形势与政策课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同学们坚定“四个自信”。所有教师应站在政治的高度,深刻理解其战略意义,准确把握课程的时代定位,并结合医学院校的专业特色,深入进行学情调研,系统整理具有医学特色的教学案例。二要结合时代特征,提升教育教学的实效性。要上好“形势与政策”课,必须有效回答“党和国家希望青年学生知道什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青年学生了解什么、青年学生自身关注什么”等重要问题。要聚焦当前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国际国内重大事件,通过对政策的解读和分析,使学生理解其背景、目标、意义以及可能产生的影响,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精髓要义、实践要求。面对错误的价值观,必须主动引导、严格纠正,要“理直气壮”上好思政课。同时,应努力将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针对05后大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就业现状,指导学生合理规划学习生涯、科学分析就业问题。三要注重教学创新,增强课程的吸引力。面对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紧扣新时代育人使命,灵活运用“八个相统一”,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教师既要紧密结合教学大纲,也要结合自身专长,发挥个人优势,将重点问题讲深讲透讲鲜活。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线上教学资源,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学习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