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31日,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物理诊断科获“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应用研究项目:基于整体整合理论的老年心肺整体功能一体化评估技术研究与指导应用“示范应用基地”授牌,助力打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诊疗模式,构建防治康养一体化解决全程整体方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研究员、特聘教授、内科学主任医师孙兴国教授,西南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张春祥,党委常委、副校长、附属医院院长江涌,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徐勇及相关职能部门、科室负责人等出席仪式。
附属医院物理诊断科是一支集临床、科研、教学于一体的专业团队,提供多项心电与功能检查;建有覆盖多家医院的远程心电会诊平台,助力基层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提升。
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传统单一的静态检查已难以全面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尤其是心肺功能,静态、动态、整体的检查评估至关重要。今年3月,该科在康健城院区新开展“心肺运动试验”(CPET)。这项检查作为评估心肺功能的“金标准”,可以通过对患者在运动负荷下的心电图、血压、耗氧量、二氧化碳排出量等数据进行实时、连续、无创监测,客观、定量、全面评价人体心肺储备功能,为疾病的精准诊断、风险和预后评估、指导康复提供重要参考依据。目前,CPET已应用于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外科手术术前风险评估、术后康复评估,以及肥胖人群、健康人群的运动处方制定等多个领域,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此背景下,物理诊断科了解到孙兴国教授的全新诊治理念——人体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必须打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碎片化模式,从整体角度去理解和评估生命功能。
孙兴国教授历经30余载创立《整体整合生理学医学》理论体系,是整体整合生理学医学与国际联盟和中国联盟发起创始人,中国奥运特聘医学专家、中国载人航天(神舟系列)医学专家,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自然科学基金等重点项目评审专家组成员。
他认为,仅仅“对症”治疗,治标不治本。他的整体整合理论是对各种疾病,特别是对慢病发生的多系统整体整合病理生理学机制进行探讨,分析探讨亚健康状态和疾病引起血糖、血脂、血压、尿酸及体重等指标异常的整体机制,在心肺运动客观定量精准评估患者整体功能状态后,对疾病的预防、评估、诊断、治疗和康复提出可执行的防治康养一体化解决全程整体方案,达到标本兼治目的。
徐勇表示,此次授牌将加快推动医院形成“诊断—评估—治疗—康复”一体化诊疗模式。希望相关科室以此次授牌为起点,加强协同,努力创新,加快推进学科建设步伐,让群众看病放心又舒心。
张春祥对孙兴国教授的到来表示欢迎,他指出:此次授牌是对医院物理诊断科的肯定,也是极大鼓舞。以此为契机,他希望医院以患者需求为核心,在“零级预防”等方面进行探索,为患者提供更高品质健康服务。